close

24139818_10212105132918537_172655770_o.jpg

 

電影一開頭是阿美族的林宏明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,

他也是在前一篇10年追蹤裡,觸發我最多想法的其中之一。

(另一個是實驗班的賴茹君)

國小懷抱著棒球國手夢的他,國中時因為叛逆貪玩被球隊開除,

影片中對他的原生家庭與父母著墨不多,

不曉得在家庭這部分給他多大影響與幫助,

不過,看來教育的大網並沒有承接住不小心墜落的他,

早早出社會工作,結婚生子。

我對鄉下孩子的印象,尤其是山巔海涯的大地之子,

總覺得山海的寬廣似乎給了他們更多的韌性,

即使大多資源不豐,但他們也就這麼默默的扛著,扛起人生的磨難與責任。

會不會有那麼一絲絲,是因著天下報導的持續追蹤,

讓他在辛苦生活之餘,有更多的動力經營家庭,謹慎做出對孩子比較好的選擇?

要說可惜嗎?也不盡然,就像他自己在影片中說的,

即使棒球夢沒有中斷,長大後的他們,

如果沒有背景關係或貴人拉拔等等機遇,

在棒球的環境中生存仍然是非常不容易。

他很認份活出自己的價值,在我看來是很成功的,

就在他的孩子對著鏡頭說:

『我真的很愛爸爸,我要完成爸爸當國手的夢想』時,

我的眼淚潰堤,感動不已。(即使打筆記的現在還是呢~)

 

彰化的莊雅竹跟張明豪,是典型的農家子女,

承載著父母的期盼,希望翻轉世代務農的命運。

莊雅竹曾經懷著明星夢,但也很清楚那就只是夢,

他在國中那時就說了,一定要盡量念到高學歷才有好未來。

她知道父母的期望與付出,希望將來掙一個『師』字輩的職業,

但她不是學霸,即使努力補習,成績還是在中後段,

教改對他的學習歷程是有影響的,可以在這個體系裏找到位置著力,

終能讀到碩士,考上高考,安身立命。

電影的最後,他說『希望自己沒有讓爸爸失望。』

 

張明豪的夢想是畫家,他是個懂事又務實的孩子,

家庭傳統觀念給他的影響是很大的。

他捨棄夢想的美工科系,考量畢業出路後就讀姊姊建議的機械系,

這個選擇看來的確讓他的就業與人生之路順遂不少,他是沒有埋怨的。

目前的工作還是會畫圖,只是跟他20年前想的不完全一樣。

工作穩定,家庭幸福美滿,這裡面,除了他的負責、踏實,

還有一點讓我很感動的,就是他與土地的那份連結,

跟都市孩子比較傾向追求與人群的連結,有很大不同。

 

張瑜珊就是典型都市中產階級的孩子,擁有相對優渥的環境與資源,

還有父母滿滿的愛與望女成鳳的期待。他也不負這些先天的條件,

當年住在新店卻能就讀中正國中,可以想見需要付出多少努力。

除了課業壓力與父母的期許,

這些外人看來的優勢有時還會變成一種原罪,讓人眼紅吧!

10年那時的追蹤,不意外的考上北一女,出國留學,

史丹佛雙碩士,即將被網羅進Google工作。

他在回顧中有提到,大學時獨自到很多國家旅行,

著名的景點、歷史遺跡、沙漠,也到訪印度等國家,

看到當地人民生活清苦情況,還有他們為了下一代的教育努力,

實在的感受到身在台灣的我們,真的沒甚麼可以埋怨。

我想,獨自踏上的旅程,也是屬於她的自我實現之旅吧。

目前是一個母親,在台灣創辦電商社群,

應該是外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,但我看到的,

除了家庭事業有成的女強人,還是一個溫柔堅毅很有想法的母親。

 

賴茹君念的是我的母校福和國中,不同的是她念教育實驗班,

可惜在2年後因為家長與老師的質疑停辦,成了名符其實的教育實驗白老鼠。

2006年的賴茹君接受訪問時,剛從景文技術學院畢業,

雖然一路的求學過程波折,待業的她卻沒有埋怨,

她說,同樣從實驗班出去,還是有同學考上理想的學校。

她只怪自己沒有聽父母師長的建議,多用心在課業上,

認為好學歷還是重要的,至少就業選擇權比較多。

但是我感覺到她的個人特質正面積極、善於表達,還是非常強烈,不容小覷。

10年後,她是一位婚禮規劃師,也成為一位母親,

非常喜歡這份與人群接觸,帶給別人幸福的工作。

從她的言談中,我依舊看到她的樂觀自信,

還有來自內心深處那份不需外求的幸福與安定。

 

她的父母親當初讓她念實驗班,一定也是很有想法的,

希望女兒跳脫分數的迷思,快樂學習。

後來的發展,他們內心曾經有過懊悔嗎?

當然以結果論來說,懊悔是沒必要的。

我觀察到的是,

賴茹君是這5人當中,唯一沒有提過關於父母的期待,

或是自己是否讓父母親失望或驕傲的人。

她很早就展開追尋自我的旅程,過程或許看來辛苦,

但那些挫折或迷網對她而言更是生命的養分。

 

人的天生氣質、家庭環境、教育制度、社會集體價值,都是交互影響的。

教改衝擊的,除了學生,當然還有父母跟老師,是牽一髮動全身的。

這是教改的紀錄片,更是一部發人省思的電影。

 

每個人的一生,都在『追尋自我』與『尋找連結』。

我是誰?我適合做甚麼?喜歡做甚麼?擅長做甚麼呢?

我們也在尋找自己與家庭的連結、與他人的連結、與土地的連結,

更甚至是與宇宙時空的連結。在這些連結中,體驗自己是誰。

 

人生也是一個不斷做選擇的過程,

在某個當下,依著自己擁有的資源與能力做選擇。

我們時常會想,如果當時做了不一樣的選擇,會不會不一樣?

我認為如果環境資源能力一樣,我們還是會做一樣的選擇,

何況這個假設與問題是永遠無法驗證的。

與其花時間去後悔,不如在每個當下做出更有能力的選擇,

改變未來吧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ssica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