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自【親子天下】2014年3月號 p.50-52
Q1. 孩子是在「頂嘴」還是「說理¸」?
當孩子有不同意見時,表示孩子逐漸長大,發展出自己對人事物的看法。就像我們成人也經常有不同於父母的看法,但並不會定義自己在頂嘴,我們只是在表達不同的想法而已。
下次當孩子表達不同意見時,可以回:『你有自己的見解,很不錯。』但不代表一定要接受他的想法。可以透過就事論事的討論,把一件事想得更透徹。或許他的意見未被採納,但在過程中他的想法被傾聽,得到尊重,較不會出現順從壓抑或反抗頂嘴的現象。
Q2. 當孩子說:你生氣可以大聲,為甚麼我不能?
情緒管理能力與年紀並不是成正比,所以並不是大人比較年長,就比較會管理自身情緒。要提醒自己,當我們對孩子說:「生氣時不可以…」,這個『不可以』,並不是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,而是避免不當的生氣衝撞方式。我們可以鼓勵孩子以適合的方法表達及管理情緒,用更合宜的方式說明想法與衝突。從孩子的回應,反省思考自己如何學習更適當的情緒表達,進一步示範『厲害的生氣』,透過父母在生氣時能瞬間冷靜下來與孩子討論,孩子會發現厲害的生氣是能夠收放自如的,該生氣時生氣,該冷靜時冷靜。
Q3. 當孩子問:為甚麼要聽大人的話?
當孩子用反抗或威脅的話語提出自我主張時,不要被表面的話嚇得不知所措。引導孩子說出真實的想法,孩子願意表達出來,大人才知道他在意什麼事,並知道怎麼幫助他。大人也須學會部分放手,前提是先教孩子學會自主。孩子是否知道他的行為決定了大人介不介入,甚至影響大人判斷孩子自主能力的程度呢? 可先請孩子列出他覺得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可以自己作主、哪些事情是被決定的。告訴孩子你看到他哪些表現,所以信任他可以自行安排。而被決定的部分,則須讓他瞭解有些事在他這個年紀還不能做主,如安全或影響他人的事。從放學後或假日時間的安排、功課複習的規畫開始學習,並在彼此遇到困難時討論,逐步讓孩子學習計畫,做自己的小主人。